目前分類:歷史 (11)
- Sep 18 Tue 2018 19:00
歷史上的今天-918事變
- Nov 23 Sun 2014 02:09
【紅茶介紹】九曲紅梅
- Nov 22 Sat 2014 08:09
【歷史評論】為老兵李師科喊話
- Aug 24 Sun 2014 15:14
打狗英國領事館特色分析-台灣第一棟洋樓
打狗英國領事館是在西元1865年建造,由英國人設計,並且利用從廈門運來的建材(手工磚頭,尺寸較台灣磚塊小),工匠也是聘自大陸,故此建築可說是英式風格與中國工法的合併。因為英式建築,其尺寸皆為英碼與英呎。精良的紅磚建築,兩側展現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美感的拱型迴廊,注重形式的規律、以精良的磚工砌出的空花洞欄杆,處處顯現西式建築的和諧與美感。領事館的建築設計,不但避開南台灣的烈日和驟雨、同時也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英國領事館的出現,對於台灣後來的建築發展建立了基礎,而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方式,強調規律和諧的美感,一磚一瓦皆出自設計者的巧思和工匠的巧手。
從建築物中即可窺見許多設計者的巧思和特殊的建築結構,以下是分析英國領事館的建築特色:
【牆肩】-牆肩部分包括頂冠帶(Cornice)及簷牆(Parapet),頂冠帶以磚砌成許多類似中國建築的小斗拱,增加藝術效果。簷牆上有本身的基腳,闢有許多矩形開口,每隔一段仍留有柱位,對準拱廊柱位。
【拱圈和迴廊】-是領事館中建築最顯著的特色,迴廊建築適用於炎熱多雨的氣候。大大小小的拱圈則以對稱姿態構成。
【木桁架】-原本被天花板所遮住,但為了讓到訪的民眾更了解棟洋樓的結構,特別將天花板挖空,也塑造出空間挑高的新感受。
【白石花崗石階梯】-入口處的七階石階,石材為140年前福建所產的白石花崗石,與傳統的磚砌的階梯不同,有強調入的作用。
【竹節排水管】-清末洋樓的建築特色,利用竹節作為排水之用,是當時台灣首創,至今仍使用中。
【磚柱】-領事館中有方柱、併柱及轉角柱三種。轉角柱併柱轉成曲尺形。轉柱上端以兩片磚作出柱節及拱基,拱基亦作凸凹齒,以美化外型。
【磚塊】-本館所用磚塊為廈門所產之手工磚,灰縫使用平逢式,砌工非常平整,灰漿是由石灰、糯米、糖汁及少量蠣殼粉而成。
- Jun 08 Sun 2014 10:58
【歷史上的一天】6/6 諾曼地登陸
- May 14 Wed 2014 10:57
英國「玫瑰戰爭」始末
【玫瑰戰爭】
英國封建貴族的葬禮
1337年至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斷續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在這百年戰爭中,英國的各封建貴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裝。這種武裝力量體制同外敵作戰也許還管用,但對于維護內部政權來說不啻是一種禍根。在這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內部各封建貴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裝蠢蠢欲動,企圖掌握國家的最高統治權。經過一番分化組合,貴族分為兩個集團,分別參加到金雀花王朝後裔的兩個王室家族內部的斗爭。
其中,以蘭開斯特家族為一方,以紅薔薇為標志;以約克家族為另一方,以白薔薇為標志。這兩個封建集團之間為爭奪王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自相殘殺。由于這次戰爭以薔薇為標志,所以稱為“薔薇戰爭”。薔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紅白玫瑰戰爭”。
1327—1377年是英國歷史上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在位時期。1376年長子愛德華死後,王位幾經更替,傳位于亨利六世。在百年戰爭中,英國遭到慘敗,這不僅引起農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興中小貴族的不滿,因而爆發了農民起義。
起義軍處死了一批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嚇壞了新興中小貴族和富裕市民,他們寄希望于改朝換代,因而支持約克家族奪取政權。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約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為攝政王。蘭開斯特家族對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萊斯特召開咨議會。約克公爵以自己赴會安全無保證為理由,率領他的內佷、驍勇善戰的沃里克伯爵及數千名軍隊隨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後瑪格利特和執掌朝廷大權的薩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領一小股武裝赴會。5月22日,雙方在聖阿爾朋斯鎮附近相遇。約克公爵于上午10時下令向搶先佔據小鎮的亨利六世軍隊發起進攻。經數次沖鋒,亨利六世的軍隊招架不住,吃了敗仗,死亡約100人,亨利六世中箭負傷,藏在一個皮匠家中,戰斗結束後被搜出抓獲。
1460年7月10日,雙方在北安普頓發生第二次戰鬥。戰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軍打敗了蘭開斯特軍隊,隨軍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這兩次勝利沖昏了約克公爵的頭腦,他未與親信貴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為攝政和王位繼承人,這就意味著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繼承權。王後瑪格利特聞訊大怒,她從甦格蘭借到一支人馬,集合了追隨蘭開斯特家族的軍隊,在約克公爵的領地騷亂。約克公爵匆忙湊合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前去征剿,由于輕敵冒進,被包圍在威克菲爾德城。12月30日,在內外夾攻下的約克軍四散逃跑,約克公爵及其次子愛德蒙被殺死,約克公爵的首級還被懸掛在約克城上示眾,並扣上紙糊的王冠,用以譏諷。
但約克公爵19歲的長子愛德華于1461年2月26日進入倫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爵和倫敦上層市民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愛德華四世。他知道瑪格利特決不肯罷休,遂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隊,向北進發,去打瑪格利特。
1461年3月29日,雙方在約克城附近展開決戰。蘭開斯特軍隊有2.2萬余人,遠遠超過了約克軍。當時蘭開斯特軍隊處于逆風之中,撲面的風雪打得他們睜不開眼楮,射出的箭也發揮不出威力。而約克軍隊則借強勁的風力增加了發射弓箭的射程,並蜂擁沖上山坡,使蘭開斯特軍隊損失慘重。
蘭開斯特軍隊為扭轉被動的防守局面,決定向山下的敵人發動反攻,雙方一直激戰到傍晚,仍然難分勝負。這時,約克軍隊的後續部隊趕到,這支生力軍向蘭開斯特軍隊未設屏障的一側發動進攻。蘭開斯特軍隊抵擋不住,被迫退潰。約克軍隊一直追殺到深夜。瑪格利特帶著亨利六世和少數隨從倉皇逃亡甦格蘭。這次戰役的勝利使愛德華四世的王位暫時得以鞏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倫敦塔中,瑪格利特只好攜幼子逃往法國。玫瑰戰爭中這幾次大戰役,都使用當時特有的戰法,即雙方騎士乘馬或徒步進行單個分散的搏斗。通過交戰,雙方共損失5.5萬人以上,半數貴族和幾乎全部封建諸侯都死掉了。
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約克派內部矛盾激化起來,最高統治權幾度易手,集中表現在愛德華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爭上。愛德華四世趁沃里克不在倫敦之際,召集一支部隊離開倫敦北行,他一面鎮壓北方叛亂,一面迅速擴軍。沃里克在愛德華的大軍面前不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來,打回英國。
這回輪到愛德華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蘭,依附于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愛德華四世利用英國人對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緒,親率軍隊與沃里克在倫敦以北的巴恩特決戰。
愛德華四世共有9000人的軍隊,而沃里克卻有2萬人的軍隊,由于力量懸殊,愛德華四世決定先發制人,清晨4時許,他率軍在濃霧中發起攻擊。沃里克本人被殺,其部下戰死者達1000人。接著在5月4日,愛德華四世又俘獲了從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陸的瑪格利特王後,將她和她的獨生幼子及許多蘭開斯特貴族殺死。之後又秘密處死了囚禁的亨利六世。
至此,蘭開斯特家族被誅殺殆盡,只有遠親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流亡法國,他聲稱自己是蘭開斯特家族事業的繼承人。
1471—1483年,英國國內恢復了和平,愛德華四世殘暴地懲治了不順從的大貴族。
1483年4月愛德華四世死後,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樣使用殘酷和恐怖的手段處決不馴服的大貴族,沒收其領地。他的所作所為,反而促使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都聯合在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周圍來反對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鐸的5000人的軍隊激戰于英格蘭中部的博斯沃爾特。戰爭的緊要關頭,理查軍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3000人公開倒戈,約克軍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戰死,從而結束了約克家族的統治。出身于族徽為紅玫瑰的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結束了玫瑰戰爭,登上了英國王位,稱亨利七世。為緩和政治緊張局勢,他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約克家族的繼承人)結婚後,將原兩大家族合為一個家族。
在這次戰爭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同歸于盡,大批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在戰爭中迅速增長,並成了都鐸王朝新建立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玫瑰戰爭是英國專制政體確立之前封建無政府狀態的最後一次戰爭。恩格斯說:“英國由于玫瑰戰爭消滅了上層貴族而統一起來了。”這對于英國歷史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隨著政治的統一,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封建農業開始向資本主義農業轉變,導致英國農村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農場,出現了一批與資本主義密切聯系的新貴族,他們把積累起來的資本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工業,使得英國工業、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 May 13 Tue 2014 23:54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這篇教完的兩點感想:第一、對人性的刻畫,真是要命的精確;第二、有本書可以讓各位走出這種不堪的感覺:佛洛姆《愛的藝術》,希望各位如果受不了張式變態,可以在佛氏手中找回真愛(PS.其實佛洛姆還有一本著作比張愛玲還變態,叫《人的心》,不過放心,這本老早絕版,台灣根本買不到,需要的話,我可以影印一本給你)。
一、佟振保
1.簡單說,他要的是:控制一切——包含別人、自己、還有別人眼中的自己——
(1)巴黎失敗的召妓,讓他「從那天起振保就下了決心要創造一個「對」的世界,隨身帶著。在那袖珍世界裏,他是絕對的主人。」
(2)問題是,什麼叫「對的」呢?
(3)所謂「對的世界」,就是「由我掌握的世界」,所以為何不上玫瑰?因為他知道,第一、這種女人不能帶回中國,「把她娶來移植在家鄉的社會裏,那是勞神傷財,不上算的事。」第二、「她是個沒遮攔的人,誰都可以在她身上撈一把」,既然玫瑰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不如,乾脆不要他。
(4)由於一切都要由我控制,所以很有趣的是,他連召妓都有固定的時間(每三週)!這實在是絕妙的諷刺,召妓,當然是為了解決生理問題,但發洩本身就是失控,這傢伙連卻失控都可以固定在相同的時間,他的控制欲,還真不是普通的強。
(5)現在我們應該可以明白,振保要的,根本不是「愛」,而是「控制」與「佔有」。
(6)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理解為何當嬌蕊說:「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的時候,他的回 應是:「可是我住不慣公寓房子,我要住單幢的。」以及當他發現白玫瑰偷吃時,反應會是:「我待她不錯呀!我不愛她,可是我沒有什麼對不起她的地方。我待她不能算壞了!」
(7)所以你現在能否明白為何「第二天起床,振保改過自新,又變了個好人變回一個好人」嗎?
(8)因為一頓脾氣之後,他確認他重新取回控制權,「地板正中躺著煙鸝一雙繡花鞋,微帶八字式,一隻前些,一隻後些,像有一個不敢現形的鬼怯怯向他走過來,央求著。」——他不在乎他們是有名無實的夫妻、不介意他們是沒有愛情的組合、不在乎他們的餘生,只是向世人演出「婚姻美滿,家庭和諧」的一場秀;只要他重新執掌控制權,就算一切都是裝的,他也不會覺得不對。
(9)可是事實上,佔有滿足不了空虛,控制排遣不了寂寞,當肉欲的滿足結束後,剩下的,是無限大的落寞——「肉的喜悅突然靜了下來,只剩下一種蒼涼的安寧,幾乎沒有情感的一種滿足」!
(10)所以振保儘管風流一生,卻是寂寞的,因為他從沒真愛過別人,更無法理解,「愛」可以如何巨大的改變一個人(正如嬌蕊的改變);振保要的是「控制」,問題是,「愛」必然讓對方自由;這就是為何當他最後一次在公車上面到嬌蕊,竟然「滔滔流下淚來」。這段遭遇,可以分析如下:
a.一開始,振保「並不朝她看,向空中問道:『怎麼樣?你好麼?』」——這句話犯了複合問題 的謬誤——他顯然是預設嬌蕊過得不好,並且認定「在這一類的會晤裏,如果必須有人哭泣,那應當是她。」換句話說,如此連看都不看丟出的問題,就是存心要嬌蕊難堪。
b.可是,振保錯了,「嬌蕊也沉默了一會,方道:「很好。」還是剛才那兩句話,可是意思全兩樣了。」
c.振保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顯然也不相信這會是事實,才會追問道:「那姓朱的,你愛他麼?」
d.這是真正擊潰振保的答案:「嬌蕊點點頭,回答他的時候,卻是每隔兩個字就頓一頓,道:「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樣,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
e.當然,振保不打算就此認輸,他打算繼續羞辱對方,於是他「冷笑道:『你碰到的無非是男人。』」
f.基本上,嬌蕊並不否認這個答案:她「並不生氣,側過頭去想了一想,道:『是的,年紀輕,長得好看的時候,大約無論到社會上做什麼事,碰到的總是男人。可是到後來,除了男人之外總還有別的……總還有別的……』」
g.此時的振保,還沒意識到自己被對比出的空虛,他「看著她,自己當時並不知道他心頭的感覺是難堪的妒忌。」
h.但他畢竟有了反應,她的心情,「非常奇異的一種心平氣和的顫抖」,你覺得,那是什麼情緒?
i.這一局,他徹底輸了,他從沒料過,沒有他的她,會比以前幸福;他更沒料過,和他相較之下,他的感情世界,在華麗的外貌下,是多麼的空虛而不值一提!
j.所以為何「難堪的妒忌」?
k.嬌蕊已經找到自己的幸福,相對的,他呢?他想藉此羞辱對方,結果呢?
(11)結果是對比出振保自己的不幸福,但振保難道不想要「愛」嗎?
(12)或許,他是想的,因為真正不需要愛的人,不會感到空虛,更不會嫉妒舊愛尋獲真愛;不過他早已經失去這種能力,或許這是作者給他,最後的懲罰吧?
(13)假如你媽幫你物色了個「符合社會要求的好人」,你打算就這樣嫁他嗎?
======================================================================
2.振保與嬌蕊
(1)無疑的,最變態的橋段,就是振保拾起浴室中嬌蕊的頭髮,還有嬌蕊吸著殘煙、聞著振保大衣這兩段;其實只要是「人」,在賀爾蒙的作用下,一定具備這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但同樣是找頭髮,歐亨利的「吉屋出租」寫得淒美,張愛玲筆下如此這般的描述,真是不堪!
(2)振保與嬌蕊,還用說,一個獵豔,一個獵呆,兩個都把對方當玩物,並且充分享受犯規的快感(以後,他每天辦完了公回來,坐在雙層公共汽車的樓上,車頭迎著落日,玻璃上一片光,車子轟轟然朝太陽馳去,朝他的快樂馳去,他的無恥的快樂——怎麼不是無恥的?他這女人,吃著旁人的飯,住著旁人的房子,姓著旁人的姓。可是振保的快樂更為快樂,因為覺得不應該。)
(3)只是這一次,愛玩的女人,動了不曾動過的真情;而愛玩的男人,依舊一味只為自己思考(再擁抱的時候,嬌蕊極力緊匝著他,自己又覺羞慚,說:「沒有愛的時候,不也是這樣的麼?若是沒有愛,也能夠這樣,你一定看不起我。」她把兩隻手臂勒得更緊些,問道:「你覺得有點兩樣麼?有一點兩樣麼?」振保道:「當然兩樣。」可是他實在分不出。)她始終不知道,他對她,只有生理需求(「嬰兒的頭腦與成熟的婦人的美是最具誘惑性的聯合。這下子振保完全被征服了。」)。
(4)所以振保在得知王先生要回來時,終於顯露出自己的不堪:「嬌蕊,你要是愛我的,就不能不替我著想。我不能叫我母親傷心。她的看法同我們不同,但是我們不能不顧到她,她就只依靠我一個人。社會上是決不肯原諒我的——士洪到底是我的朋友。我們的愛只能是朋友的愛。以前都是我的錯,我對不起你。……」這就是真正東窗事發時,男人的態度!
=======================================================================
3.振保與白玫瑰:
(1)振保選了白玫瑰,簡單說,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安全可靠」。紅玫瑰可以玩玩,但人人都能同她玩玩,當然萬無可能帶回家;要帶回家的,必須是絕對可靠的;所以振保選了白玫瑰過程是十分草率的:「看到孟煙鸝小姐的時候,振保向自己說:『就是她罷。』」決策過程何以如此簡單?因為他只考慮功能!
(2)問題是,「可靠」純屬幻想,婚後所有的優點全變成缺點,溫文儒雅但不愛做愛,嫻靜少言可是什麼都不會,振保突然怨恨起「娶她原為她的柔順,他覺得被欺騙了,對於他母親他也恨,如此任性地搬走,叫人說他不是好兒子。」雖然追根究底,他最該恨的,合該是他自己。
(3)或許是基於與紅玫瑰交手的經驗,振保對白玫瑰,採取軟禁的策略;因為「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兩者的功能效用不同,對待的方式,當然也極端不同;那麼,振保如何控制玫瑰呢?
a.藉由她對他的信任(與無知)(她時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口邊:「等我問問振保看。」「頂好帶把傘,振保說待會兒要下雨的。」他就是天。振保也居之不疑),在外面,盡情揮霍(他在外面嫖,煙鸝絕對不疑心到。她愛他,不為別的,就因為在許多人之中指定了這一個男人是她的)。
b.藉由她不善交際的弱點,利用朋友的不喜歡她,讓她形同被軟禁在家;表面上「他是體諒她不會那一套,把她放在較生疏的形勢中,徒然暴露她的短處,徒然引起許多是非。」實際上是藉此斷絕她與正常世界的往來。
c.所以包括無線電的收聽,也是一種控制,「振保認為這是有益的,也是現代主婦教育的一種,學兩句普通話也好。」——把她的生機斷絕,卻讓她接受「現代主婦教育」,不是自欺欺人嗎?(這也是當振保在外揮霍時,可以讓白玫瑰有事可做的手段之一。)
4.所謂的「好人」,請你仔細想,「好人」這兩個字,多麼諷刺啊,原來只要表面上孝順父母、提拔兄弟、照顧朋友、善待屬下、當個好老公、這樣就可以算是「好人」了嗎?
=======================================================================
二、紅玫瑰
1.紅:多情、大方、火辣熱情、擅長做愛,很多男人期待豔遇的對象,不是卡門就是檳榔西施,就是紅玫瑰情節。
2.嬌蕊要的,是什麼?
3.嬌蕊要的,是玩;所以當振保質疑難道你玩得還不夠?她的名言:「不是夠不夠的問題,一個人,學會了一樣本事,總捨不得放著不用。」所以當她一眼看穿振保根本也是個愛「玩」的人(「你處處克扣你自己,其實你同我一樣的是一個貪玩好吃的人。」),她的打算,就是犯規,她說道:「我頂喜歡犯法。你不贊成犯法麼?」擺明她的興趣,就是犯法囉。
4.犯法是社會價值的問題;犯賤是個人抉擇的問題:「我自己也是個沒事做的人,偏偏瞧不起沒事做的人。我就喜歡在忙人手裏,如狼似虎地搶下一點時間來,你說,這是不是犯賤?」其實犯賤不過是對婚姻不滿的補償心態,如此心態,人皆有之;但假如這種心態是理性的,為什麼當事人自己都說自己「犯賤」呢?
5.無論如何,嬌蕊畢竟是這篇小說中,唯一看得到成長、走向光明的人物;對她來說,振保是第一個讓她付出真愛的人,雖然說,這個人本身,不值得。
6.但,如她所說,「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
7.可是,「愛」是什麼呢?
=======================================================================
三、白玫瑰
1.白:貞節、清純、宜家宜室、賢妻良母、很多男人中老婆的理想對象,不是老師就是護士,背後就是白玫瑰情節。
2.毫無宜問的,白玫瑰是這篇小說中,最可悲的角色,「空洞白淨,永遠如此」——什麼都不會——慘白、無聊、毫無生氣、不會談情、不會做愛、不會做家事、不會社交、沒有自覺、不會偷情,連包個東西都不會;她唯一人格自覺的一次,是她意識到該離婚的時候,當時的她,「一下子有了自尊心,有了社會地位,有了同情與友誼。」;只是很遺憾,振保不過對她稍做恐嚇,她剛剛覺醒的獨立人格,又被嚇沒了……
3.白玫瑰最悲慘的橋段,是廁所裡的完自己肚臍的那一段,請各位想想:為何要躲在廁所?為何不願去醫病?為何寧可躲在廁所裡也不要讓自己好起來?
4.所以影片中,所有白玫瑰出現的場景,都是曝光過度的慘白。
5.小心別讓自己變成感情路上的白玫瑰,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每個人都該自己活出去!
===========================================
四、語不驚人死不休:若非基於教學需要,我還真不想碰這種變態作品……
1.「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總之,男人是不會知足的,因為無論他們得到的是什麼,永遠是沒得到的那一個,最好。
2.「男子憧憬一個女子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唯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也許這是唯一的解脫的方法。」——換句話說,男人的腦袋裡根本就只有「性」,所謂的「靈魂」不過是「性」還沒到手前,憑空幻想出來的假設;一旦被男人到手了,那麼這層假設,也就沒必要存在了。結論是,發生關係前還是先想清楚吧,因為很有可能不曾做愛前,他還把你當人看,等到第一次做愛後,他再看到你,只會把你當肉看。
3.「振保突然提醒他自己,他正在挖空心思想出各種的理由,證明他為什麼應當同這女人睡覺。」——說到底,男人就是先想「性」,其他的理由,還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硬編出來的理由」。
4.「他對於妓女的面貌不甚挑剔,比較喜歡黑一點胖一點的,他所要的是豐肥的屈辱。這對於從前的玫瑰與王嬌蕊是一種報復,但是他自己並不肯這樣想。」——所以對男人來說,和一個人做愛卻把她想成另一個人,是簡單不過的事情。
5.「他記憶中的王嬌蕊變得和玫瑰一而二,二而一了,是一個癡心愛著他的天真熱情的女孩子,沒有頭腦,沒有一點使他不安的地方,而他,為了崇高的理智的制裁,以超人的鐵一般的決定,捨棄了她。」——這就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情人,除了熱情、床上工夫好、最好沒有頭腦而且不會構成負擔(這實在是個詭異的命題,既然「沒有頭腦」,就不可能「不構成負擔」,男人期待的「沒有頭腦」完全只是從「不要給我惹麻煩」來決定;要是真的像白玫瑰一般「沒有頭腦」,男人肯定又要嫌她「人笨萬事難」;說到底男人的自私,還真是幼稚的天真)。
- May 13 Tue 2014 19:27
【玫瑰戰爭】的典故
薔薇戰爭(又稱玫瑰戰爭;英語: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兩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約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次子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的後裔。玫瑰戰爭是約克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繼承人對蘭開斯特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繼承人的王位戰爭。
「玫瑰戰爭」一名並未使用於當時,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薔薇和約克的白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