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菁菁/專題報導

打狗英國領事館園區、登山古道去年十一月十二日開幕後,創造單日萬人次參觀流量,成為團體與自由行遊客必選經典,帶團導遊及文史導覽也大力推荐這個古蹟空間活化的活教材。

古蹟活化 考究找回獨特性

打狗英國領事館與登山古道修復過程長達三年,加上調查史料、爭取正名,前後花了八年之久。

領事館古蹟修復主導者—高苑科大建築系助理教授林世超強調,每個步驟都有考據與記錄,連當年牆面紅磚都保留下來,民眾看到嶄新的紅磚牆,都以為是仿古,但其實是將既有四千五百塊紅磚一個個翻轉,讓長期露在外面被風化的一面轉入內側,而將內側完好的磚面朝外。

外界諸多質疑打狗英國領事館原貌,也有人與小時候印象相較,質疑登山古道變寬?

全程參與監督的文化局副局長郭添貴表示,「古蹟修復一切有所本!」「修復過程不僅有英國國家檔案局的原始資料,還有老照片可對照!」

林世超說明,透過洋蔥式層層剝開,找到建築物百年來歷經三次變臉的痕跡,將古蹟修復斷代鎖定在一八七九年英國人興建的原始樣貌,找回建物場域原有的獨特精神。

打狗英國領事館經歷日治時期、光復初期大幅修改,二○○四年八月起,文化局委外整修及經營管理,讓古蹟活化再利用,二○○五年重新指定公告為市定古蹟,當時以為山上紅樓建築為領事館,直到後來發現山下日治時期設立的水產試驗所和後方荒煙蔓草的古道與山上紅樓有相關連性,為重現史實展開跨海調查,二○○九年確定山下為領事館、山坡上紅樓則是領事官邸。

林世超強調,為了重建一八七九年領事館園區樣貌,小心翼翼地打掉水產試驗所木造、水泥外衣後,露出當年的紅磚牆面,比對山下與山上兩建物的紅磚,發現尺寸與材質完全相符,屋頂幾處主橫樑的建材都是南洋櫸木,連地基下方留有通風管道、辦公廳室與起居室都有壁爐及煙囪的殘跡,原水產試驗所後方廣場下方則是當年囚禁罪犯牢房,打掉廣場後方的圍牆後,發現有古井與登山古道,比對英國國家檔案局原始設計圖及照片後,盡可能地還原最原始的建築樣貌。

arrow
arrow

    Y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